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瞿弦和:感悟命运之音

2022-03-11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2016年夏,我在工作室整理这些年收藏的铃铛,一天早晨突感不适,立即前往煤炭总医院。大夫见状,决定“一步到位”——直接做核磁共振,由此确诊“脑梗”,两小时内开始输液。当时,我话说不清,字写不成,耳畔却回响起一段用琵琶演奏的“命运之音”仿佛在说:“你还醒着吗?”这不是《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主旋律吗?

我醒着,不相信自己的艺术生命就此终结。我一定要早日战胜疾病,重返舞台。从入院的第一天起,我一早一晚都要在病床上默诵一遍白居易的《琵琶行》,每天还坚持写一小篇日记。

说起朗诵《琵琶行》的经历,还是挺难忘的。我曾在江西九江与琵琶演奏家合作拍摄“诗TV”《琵琶行》,曾在水边船旁伴着背景音乐朗诵《琵琶行》……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不仅是自己读过,我还听喜欢古诗词的朋友读过,江苏徐州的企业家马宝琪先生每次和我们小聚,都会背诵一遍《琵琶行》,只字不差,中间没有丝毫迟疑停顿。

第一次听到“命运之音”,是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的时候,1987年,“荧屏诗坛”栏目的导演王浩邀我和琵琶演奏家章红艳共同演绎《琵琶行》,在排练过程中我发现,白居易的原诗用正常语速朗诵需要七分多钟。而章红艳演奏由作曲家吴厚元先生创作的《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全曲则需要十一分半钟。经过商定,我们均保留作品的完整性,章红艳呈现《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的全曲,我在朗诵的段落之间处理停顿,处于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状态。除此之外,王浩导演在后期剪辑时又做了部分画面转换,如在“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我从去年辞帝京”时加入隐约的历史人物的影子,“下马”时接上朗诵者在演播厅下台阶的画面。朗诵者与琵琶演奏者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前实后虚或前虚后实……应该说,导演运用了当时已有的各种拍摄方法。

成片播出后,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章红艳在电话中和我说,这是吴厚元先生的作品首次较为全面地在电视上亮相,她为这次合作感到高兴。我说,白居易的《琵琶行》也借此由文字转为形象,其实这次合作也是我为你的演奏做旁白解说。

“命运之音”在章红艳的演奏中两次出现,第一次是在“自言本是京城女”之后,第二次是在“梦啼妆泪红阑干”之后,这是吴厚元先生创作的原结构。但我作为朗诵者,总希望它早一点出现,因为我觉得这“命运之音”展现了女性的柔美气质,在琵琶女出场前就应“人未出现,声音先到”。

为此,我又做了一些尝试,那是在银川的“黄河诗会”上。舞台前有水面,水中有乌篷船,我请音乐编辑杨洋编进摇橹声和水声,在此之后有停顿,当我读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命运之音”响起,仿佛琵琶女出现了,进而使“忽闻”二字立体化。

因为不是现场演奏“生命之音”并未延续,而是在音乐形象出现后又回到“转轴拨弦……”“轻拢慢捻……”之感,再进入“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弹奏景象。经过编辑的音乐,与朗诵的节奏更为贴切。

后来,江西电视台的编导田信国邀我参加“落英缤纷”栏目的拍摄,我前往江西九江,那里正是《琵琶行》中提及的“江州”之地。田导的处理方式是朗诵者着西装在实景拍摄,全部用讲述的基调,只有画面用古品,后配乐,琵琶女的段落全部用女声画外音,整个作品为“诗TV”的感觉。

由此我又想到能否让琵琶演奏者在舞台上自述身世?自述时不演奏,但需背诵。毕竟隔行如隔山啊,这有一定的难度。有的琵琶演奏者从没在舞台上读过,有的琵琶演奏者能读但背不下来,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处理不尽合理……在河南郑州,我与青年演员陈睍尝试了一次,她的演奏技巧颇佳,不仅弹奏了“命运之音”还从“自言本是京城女”背诵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在完成完整的一段自述后重新开始演奏。表演艺术家于同云不仅表示赞同,更在之后的演出中一直沿用这种形式。

1999年的“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电影艺术家孙道临老师朗诵了《琵琶行》,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地演出时好评如潮。2020年重演时,孙道临老师已然仙逝,主办方让我和交响乐团合作,担任乐团指挥的是91岁高龄的郑小瑛老师,这是朗诵《琵琶行》的又一次有益的实践。

我和郑老师在《黄河大合唱》中合作过,她的认真和敬业,令我崇敬和感动。她赶到北京的当晚,专门约我在梅地亚宾馆的大厅里进行乐团不在场的“排练”。我在曲谱中寻找着我喜欢的“命运之音”,但一无所获,郑老师告诉我,这次用的是作曲家顾冠仁专门为《琵琶行》朗诵创作的背景音乐!

郑老师根据曲谱,对朗诵者出场的时间和位置进行了安排,特别是对其中琵琶独奏段落出现之前的停顿和静场做了极严格的要求。在描述琵琶女如泣如诉的诗句“四弦一声如裂帛”时,她希望朗诵者随乐团一同进入激情点。

众所周知,白居易通过对琵琶女不幸生活的描述,结合自己在宦途中所受的打击,引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全诗是凄切的感情基调,共有六百一十六个字以十四句、二十二句、二十四句、二十六句分成四个段落。这一朗诵高潮究竟应该如何突出?

经过“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的铺垫,要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读两遍,第一遍用正常语速,第二遍结合旋律加强语音,拉开间距,借鼓声推向高潮,其实就是用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表现听觉得来的感受。这是更深层的“命运之音”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