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王正春:挥之不去的乡愁

2022-06-24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抗战胜利后,原在老家当村干部的父亲成了国家公职人员。他调转到哪里,举家就迁徙到哪里。那时我正读小学,每到一地,都感到新奇。虽离开故乡,但时间久了,便感受到:开心之地即吾乡。这给晚年的我,带来了同样挥之不去的乡愁。

大平原上有湿地

离乡,全家最先去的地方是松江省(后合并为黑龙江省)双城县周家乡。令我高兴的是,此地距舅舅家只有几里的路程。这样一有机会,特别是寒暑假,就可以去住、去玩了。

舅舅家所在的村庄名曰“海望”。这里没有海,而且离海远了去了,仅村南面有一片不小的湿地。那为什么会有此称谓呢?

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择水而居,特别是农民,对水有着无以名状的情感。将村子命名成“海望”,想必既体现了村民们对水源的敬畏与感恩,也表露了他们对广阔天际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舅舅家是村里的大户,是蒙古族。我迄今也探究不明,这些蒙古族的先人,于何年、从何地、因何故,跋涉至此,从此世代定居下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看中了这片湿地能够一边农耕,一边放牧,方便他们过习惯的生活。

这片湿地像一块绿宝石,镶嵌在一马平川的黑土地上,为这一带所独有。当年,仅比我大两岁的老舅常领着我,还有两、三个小朋友,到湿地寻乐。多年后,那些画面仍浮现梦中,是我常常回味的美妙记忆。

犹记得儿时,夏秋之日的太阳,将散金碎玉般的光洒向湿地。在它的映照下,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肆意生长,满是活力。这里的树种类仅有榆、杨和柳,且高大的树木寥寥无几,大都是小树。其中,小柳树最显眼。它们列成两排,甩着长长的绿发,甚是好看。柳树的中间挟着条溪流,当地称作“柳条通”。这景致吸引了很多鸟儿在树间啁啾。这里的草种类繁多,有马鳞草、三棱草、苦房草、靴鞋草,它们各有用途。尤其是靴鞋草,乃东北“三宝”之一。它秋后长成,这时将其割下晒干,用木锤捶打,便一丝丝的呈金黄色,质地绵绵软软。处理过的靴鞋草既可拿到集市上卖,又可自家留用,冬天絮进靴鞋里,穿在脚上,踩冰踏雪很耐寒。这里的野菜种类也不少,有婆婆丁、苦苦菜、小根蒜、小叶芹、鸭子巴。春天,蔬菜淡季。村民餐桌上的主食只有小米饭、高粱米饭或大碴子粥,这时若副食中有野菜蘸酱,全家老少个个吃得倍儿香。

这里虽不靠江河,但毗邻湿地。那一汪一汪的水,清澈明净,映照着蓝天白云,可见鱼儿、蛙儿及浮游生物自由自在地游动。傍晚,村民赶着马、牛和羊来此饮水,家畜轻松的叫声,宣告一天劳动生活的落幕。我们在湿地里穿梭,逮蝈蝈,捕蝴蝶,抓蜻蜓,捞小鱼,时而惊喜地喊叫,时而快乐地说笑,总是流连忘返。

我爱这片湿地,但我却离它渐行渐远。30多年前,老舅来京与我相逢。闲聊时,我得知那片湿地早就改为稻田了,这使我有些茫然。我想,湿地变稻田大概是某种经济利益驱使吧,但假如那里的人们早些有一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不至于此。湿地是大地之肺,是人类的朋友。如今,只能感叹“那片可爱美丽的湿地呦!”

朝鲜孤儿来县城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抗美援朝时期,我家已住到双城县城内。当时中华大地到处唱响《志愿军战歌》,到处传颂“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处处洋溢着一片火热紧张的气氛。

那年秋天,我在第四小学读书。一天,老师宣布,接上级指示,本着国际主义和中朝友好的精神,县里将要收养一批朝鲜孤儿,其中几十名要在我校上课。每天下午,我所在的教室需腾让出来。老师还向我们提出有关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每当我们出校,朝鲜同学便来校。这短暂的时间,让我们与他们有了接触的机会。他们不论男女,都是蓝棉装,黄帽子,脚踩黑棉胶鞋。因为差不多都是同龄人,我们很快就热络起来。但毕竟有语言上的障碍,只能用手比比划划,相互教一些单词。

我们最先学会两个词,爸爸叫“阿爸基”,妈妈叫“阿妈妮”。后来我们了解到,因为美国鬼子飞机的轰炸,这些同学,有的失去了父亲,有的失去了母亲,而有的父母全失去了。这令我们更加痛恨美国鬼子,更加同情朝鲜孤儿。这之后,我们还学会很多词,如足球叫“报日”,鞋叫“信”,这和我们观看他们的体育课有关。他们上体育课,男女同学都会踢足球。我们这才知道,有可以用脚踢的球,而且踢得那么起劲,那么快乐。原来足球运动早就在他们国家普及开了。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向奶奶、妈妈讲朝鲜孤儿的事情。这让她们对这些朝鲜孤儿产生了更大的同情心。每隔一段时间,街道妇女都要承担为朝鲜孤儿拆洗被褥的工作。而我的奶奶、妈妈总是热情积极地参加。这一针针,一线线,寄托着的是中国妇女对于朝鲜孤儿多么深厚的情意啊!

朝鲜战争胜利后不久,这批孤儿就离开县城,回到自己的祖国了。如今,70多年过去了,那批朝鲜孤儿也该如我一般,是八旬上下的年纪了。相信他们一定会铭记当年在中国县城发生的那些美好的故事。

春来满山达子香

上世纪五十年代,祖国进入了全面经济建设的新时期。我家也搬进第八水泥厂家属区。该厂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在一个叫作“温春”的地方。这里四季分明,风光秀丽,群山怀抱着碧透的牡丹江水,宛若一幅山水交映的画篇。

尽管经历战争,但好在工厂战时并未受到大的破坏,很快便恢复了生产。对工厂而言,生产就是生命。故全厂职工一心扑在生产上,工人们更是日夜轮班操作,干得热火朝天。随着火车运进石灰岩等原料,工厂生产出大量成品水泥,供往全国四面八方,支持各地经济建设。至于工厂环境的绿化,道路的修整,商品的供给,医疗的改善,学校的建立等等,也都在规划、实施之中。此外,工厂的文体活动十分丰富。每个星期放一场电影、开一场舞会,每年庆“五一”会举办运动会。

新招来的一批年轻人,使工厂充满了青春活力。他们为能当上工人而感到高兴,脸上无不洋溢着自豪和快乐。夏日的傍晚,他们在下班后仍不知疲倦,还要赛篮球。每次比赛,总能引人围观,于是球场上常荡漾着欢声笑语。

这里的人们既能勤劳做事,也会乐观生活。每年的5月,是最浪漫的日子。温暖和煦的春风,融化了冰雪。憨了一冬的达子香——北国的迎春花,呼啦啦开遍了山坡。家家户户,开门即可望见山上那美丽的春色。歇班休假的职工,家属区的妇女、孩子,都兴致勃勃,相约上山,观赏达子香。这种花,与其说挨了冰雪的冷冻,不如说受了冰雪的孕育。当地人说,似乎有个约定,春叫达子香先于百花开,向人间报春。

这种花,枝条不足一米高,花朵小儿俏,呈红紫色,嗅一下沁透心脾,有风可送十里香。有些赏花者总要采撷几支(最好是含苞欲放的那种),捧回家里,小心翼翼地插进清水瓶中。顿时,满屋生辉,几天都开不败,全家老少每天都瞅着它笑。啊,春天的达子香,装点了山河,你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