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丽君,1937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原中央歌舞团演员。
1964年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1977年调入团部任办公室秘书,1980年被借调至文化部参加全国文艺汇演、全国创作会议、全国话剧汇演以及全国儿童剧目汇演。1984年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演出,1985参加《大生产》的大型演出。1987年在谷建芬音乐培训中心任秘书工作。
1992年退休。退休后仍担任歌舞团相关职务,后加入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2013任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副团长,2014年合唱团重组后继续留任协助工作至今。
2004年,已近古稀之年的杨丽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5年转为正式党员后,热心肠的她便担任起了大石桥党支部书记。
有事找“村长”
大石桥党支部的成员将近有50人,且年龄普遍较大。面对这样一群老年人,工作繁琐,必须讲求耐心,杨丽君自任职那天起,便一心想着如何能提升老同志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有一个快乐安逸的晚年。
每当百花盛开的季节,她就会组织大家一起到公园赏花。她深知老年人长期待在家中难免会觉得枯燥,甚至产生郁闷的心理,外出走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舒缓他们焦虑的心情。后来随着杨丽君与党支部成员年龄逐渐增大,出于安全考虑,这样的活动也随之减少了,但是杨丽君对这些老人的关心却丝毫没有减少。对于住得离她近一些的老党员们,她会亲自去家中探访,赶上他们过生日,她也会前去祝寿;而对于那些跟随儿女去了国外的老人,她则时常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他们嘘寒问暖,并主动帮助他们处理党内的事务。
为了更好地处理党支部的工作,杨丽君经常往返于文化部老干部中心与社区之间。她不辞辛苦,对于中心的会议从不迟到与缺席,在信息的上传下达上,她从来都是“第一时间”。近两年,杨丽君患上了腿疼的毛病,并多次入院治疗,但支部的工作她从来没有因此而耽搁过,每次她都是咬牙坚持着。前不久的党员信息采集工作,她挨个儿打电话询问情况,又是赶在前面完成了这项任务。
大石桥胡同29号院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区,几栋楼紧紧地挨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住在这个院子里的人都习惯称呼杨丽君为“村长”,大家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找这位“村长”聊聊。杨丽君笑称:已习惯自家的门被“咣咣咣”地“砸”响了。
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是党支部书记,但更多的还是她的热心肠。
4年前,院中一栋楼36户人家因为10年前安装天然气(当时每户收取1000元钱,后来天然气并未安装)的事情而怨声载道,整日骂骂咧咧。杨丽君听说后,赶紧统计了当年交钱的具体情况,很快便向团党委汇报了此事。三天后三万六千块钱便被送到了杨丽君的家中来。“村长”拿着钱便挨家挨户地去退了,有的住户还不知什么情况,杨丽君说明来意后,把钱退还给他们,他们才明白原来事情已经解决了。
后来院里安装天然气,挖的沟壑没能及时填补,走路不小心可能会摔跟头。杨丽君看在眼里,及时找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督促工作人员很快将院子重新恢复。除此之外,国家哪里有了灾情,杨丽君也会第一时间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募捐;邻里之间有了矛盾,她也会及时出面进行调解,她说不愿看到大家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舞刀弄枪”,伤了和气。
就在前不久,小区内有住户违法改建,严重影响小区其他住户的居住安全,一根根的大管子堆放在了小区里,大家伙再一次集体呼唤“村长”。杨丽君为这事跑前跑后,积极找有关部门制止这种违法行为,自己做针灸时都不忘打电话向工作人员催办这件事。
老伴常常说她爱管闲事。但杨丽君始终觉得在一个社区里,该管的事情就必须要管,无规矩不成方圆,否则就该乱套了。如果自私自利任其发展下去,小到社区,大到国家,又何谈稳定和谐?
无悔奉献为合唱
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自成立至今已有31年的历史,那是周巍峙和孟于等优秀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晶。其团员均为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离退休的艺术家,杨丽君在老艺术家合唱团的十几年可谓见证了它的风雨兼程。
2014年杨丽君当选为老艺术家合唱团团长,但此时的合唱团已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而且随着团员年龄的增大,陆陆续续退出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家平常聚在一起再也没了往日的激情,仅剩唱歌娱乐而已,以往参加奥运会等重大盛事晚会的辉煌眼看将要成为过往云烟。合唱团的几位团长商定由杨丽君向蔡武部长写信陈述老艺术家合唱团面临的困境。
杨丽君征得了老团长孟于的同意后,通过调查问询充分了解了老艺术家合唱团多年来的发展情况,便向文化部提交了希望其能为合唱团拨款资助的申请,她在信中陈述了老艺术家合唱团历年来的贡献,并转达了合唱团老同志们的心愿。同年中组部为老艺术家合唱团下达了演出任务,为此文化部很快为合唱团下拨五万块钱的经费,并派顾夏阳等几位同志前来重新组建合唱团。
77岁的杨丽君本已到了离开合唱团的年纪,但因为多年来她在合唱团任劳任怨地服务,大家便极力挽留她来协助合唱团的工作。想起在合唱团的日子,杨丽君是既充实又快乐的,她再一次留了下来。后来在几位同志的齐心协力之下,他们“招兵买马”,老艺术家合唱团从不景气的状况中慢慢地走出来,重新焕发了神采。
合唱团的排练是辛苦的。夏季,老同志们们常常顶着38度的高温排练,下雨时地板上都是积水,杨丽君就提着鞋子踩在水里。合唱团的演出是忙碌的,校园、社区,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性演出,杨丽君可谓一马当先,只要身体允许,她都会跟随合唱团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奔波。2015年5月,合唱团在北京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历史的回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场合唱音乐会”。文化部部长雒树刚与首都部分高校负责人以及文化部老同志代表观看了这场演出。老艺术家们精神饱满,演唱了《救亡进行曲》《延安颂》《保卫黄河》这些唤醒民众团结、重建家园、歌唱祖国的经典歌曲,以特别的方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动听的旋律、激情的投入,博得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演出结束后,雒树刚部长称赞其为“天籁之音”与“最美和声”。
合唱团的每一位成员都热爱着这个集体,大家团结互助,不讲报酬。领导班子成员虽分工不同,但杨丽君把力所能及的工作都一并揽了下来。2015年8月初,北京的三伏天,高温酷暑。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接到了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的任务。在中央民族乐团和北京军区体育馆排练了几天后,合唱团于8月9日正式进入人民大会堂现场排练。作为老艺术家合唱团带队之一的杨丽君是在幕后默默奉献的那个人,从安排车辆到组织用餐,从领取服装道具到关注每个同志的身体状况,她每件事都挂心、操心,忙到不可开交。大家都说:“如果我们圆满完成任务,杨老师功不可没。”
9月3日晚7点文艺晚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正式开始。习近平主席带领国家领导人同100多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代表,和以普京为代表的友好国家的领导都前来观看。老同志们都将最高的热情和最佳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演唱中,演出大获成功,习主席起立带头鼓掌,观众的掌声也响彻在人民大会堂的上空,经久不息。
慰问养老院,下基层演出
2016年合唱团到山西基层慰问演出期间,杨丽君因腿疾发作入院治疗,演出结束后合唱团38个人前去看望她,这令她非常感动。“老艺术家合唱团让我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乐趣,这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和睦的家庭,使我老有所为,有那么多比我年轻的人关心着我,所以我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要把合唱团的工作做好。”想到那天的情景,杨丽君的眼中是满足、是幸福。
2017年4月份合唱团一行50余人奔赴湖北武汉、宜昌和咸宁,进行了3场“不忘的旋律”经典合唱音乐会“三下乡”演出,给荆楚人民带去了合唱艺术的独特之美。这次下基层演出,老艺术家合唱团还在宜昌和咸宁分别举办了“畅谈”和“建言”座谈会、合唱与指挥艺术漫谈讲座,真正把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做到实处。“上场了,孩子们!”杨丽君在排练或演出前,常在剧场后台用清脆的嗓音这样提醒大家。她口中的“孩子”,可是平均年龄已超63岁的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的团员们,而她也被大家昵称为“姥姥”。合唱团就像个和睦的大家庭,演出间隙充满了欢声笑语。
杨丽君时常讲知足常乐,早期单位分房子她不争也不抢,甚至到手的房子她也可以拱手让人;现在她为大家服务,不为名不为利,退休工资涨不涨她也毫不在乎。能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能在喜欢的音乐道路上继续行走发挥能量,就是杨丽君最在乎最开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