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正能量

选择字号:

演戏扎实,做人真实

2018-04-19    来源:正能量

石维坚

石维坚

物简介

石维坚,1935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曾在50多部话剧、20多部电影、数百集电视剧中扮演主要及次要角色。代表作品:《天云山传奇》《黄兴》《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一滴泉》《春兰秋菊》《飘然太白》《不屈的桥》《曹雪芹梦断西山》《红岩》《中国式离婚》等。1995年退休。

石维坚演了一辈子戏,有人说他是为戏而生,而他却说自己只不过是比别人多琢磨了一些。在他的心目中,角色没有轻重之分,只有演员是否认真尽心去演。他曾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但他的名片上,“院长”俩字印在了“演员”后面,石维坚说:“对我来说,演员是一辈子的,院长是一阵子。我是演员,我追求的是艺术,不是名声。”对于艺术的孜孜追求,使得石维坚内心丰盈,做人诚挚,如今已经82岁的他,在社会的大舞台上也依旧在发光发热。

1扮演孙中山

1扮演孙中山

千锤百炼打磨角色

作为演员,石维坚深知表演要为人民服务,退休后,他又继续在社会大舞台上为人民发光发热。他接拍电影、电视剧,先后主演了话剧《人生一台戏》《求雨》,拍摄了《太平使命》《京城缉捕队》《最后的99天》等多部电影、电视剧,雄风不减,光彩依然。

任何一个角色只要认真去创造都可以出彩,“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是石维坚艺术生涯中始终遵循的理念。

石维坚曾在电视剧《飘然太白》中饰演诗人李白,他认真细致地研究李白的人物形象。李白嗜酒,为了还原李白醉酒后的状态,他向京剧演员取经。在京剧“醉步”的启发下,他悟出了内紧外松、形散神聚的要领,成功地塑造了李太白“清醒的醉汉”的人物形象。

石维坚在舞台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中扮演一代伟人孙中山。在他之前,中国的戏剧舞台上,还从来没有人塑造过孙中山的形象。他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或借阅有关孙中山的文字资料,多达150多万字,还搜集了有关孙中山的影像资料,反复揣摩,时时刻刻在脑海中勾勒孙中山的人物形象。一次他突发奇想,赶到剧院用眉笔在脸上将自己心目中的伟人形象画了出来,同事看到后惊呼:“孙中山!”于是他开始为自己化妆,化完妆后找朋友为他拍照,将自己的照片与现存的孙中山照片对比,找出不同之处,然后再改。多次尝试之后,他的形象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孙中山先生的样貌有了,还需要有孙中山先生的魂。从孙中山先生内敛深邃的目光,到先生站立的姿态、走路的步伐,石维坚一点一点地琢磨,一遍一遍地练习。每天早晨六点钟北海公园刚开门,石维坚就第一个进去,找一块空旷的地方,练习孙中山先生的一举一动,等快上班了才赶回剧院。

剧目上演后,孙中山生前的侍卫范良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感慨道:“我又见到总理了!”曾经接触过孙中山的廖梦醒女士在香港《大公报》看到孙中山的剧照后,兴奋不已。她将报纸上的孙中山剧照剪下寄给石维坚,表达她的欣慰与祝贺之情。

2主持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

2主持北京阅读季启动仪式

为艺术健身

石维坚坦言,演员其实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拍戏的时候,几乎都是从早熬到晚,有时候甚至通宵赶戏,好多年轻的演员都吃不消。他说,作为演员,平时一定要有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柔韧性,要有一个好的心情、一个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石维坚的生活日程里伴随几十年的就是健身运动,锻炼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有意识的运动贯穿着他的日常,爬山、走圈、散步,甚至为了活动腿脚多走几步路。为了坚持长期的主动运动,他专门选择了居住在五层,使自己每天都爬楼梯。

在很多艺术盛会中,石维坚的朗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时而热情奔放,时而深沉内敛。他醇厚的嗓音和儒雅的风度,在诗歌朗诵园地大放异彩,《天地一太白》《大型历史名篇音乐朗诵会》《再别康桥——中外诗歌音乐朗诵会》等许多大型的活动中,他均有炉火纯青的表演。

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石维坚还有意识地注意多用脑,参加晚会、拍影视剧,都逼着自己背台词。石维坚说,朗诵是很好的保健方式。他经常利用早晨锻炼身体之余,背诵《长恨歌》《琵琶行》《荷塘月色》等诗文,训练记忆力、训练声音,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在可能的情况下,石维坚都坚持脱稿朗诵的习惯,他对于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始终感动着身边的年轻人。

石维坚认为,人生进入老年以后,仍要保持学习热情,要有追求。困守斗室,等于自我禁闭;关门养老,势必越养越老;离休退休,绝非万事皆休;工作并快乐着,投身社会的养老行动,同时改变着老年人的精神面貌,老有所为是老年人生的一副极佳的抗衰老剂。

3在诗歌朗诵会上

3在诗歌朗诵会上

为人民发光发热

1991年3月,石维坚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虽然他始终把自己摆在“演员”的位置上,但对待院长的工作,石维坚也毫不含糊。5年时间里,他自己差不多推掉了四五十部片约,几乎没有在剧院演过戏,但是他主持排演的剧目却有着骄人的成绩。其中《结婚》《哈尼姑娘》《灵魂出窍》《大江弯弯》《捉刀人》五部戏获得了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他带领剧院赴台湾地区及德国等地访问演出,大获好评。石维坚为剧院建设和发展四处奔忙、殚精竭虑。他在任期间,主抓过住房保障工作,亲自为剧院的同事们分配了100多套的住房,但却从来没有为自己留下一套,其高风亮节可见一斑。

石维坚和老伴儿李玉芙住在朝外地区30余年,社区一有活动,就积极响应参与,从不缺席。

每到春分时节,日坛有祭日活动晚会,石维坚夫妇都要参加演出。石维坚除了是一名演员,还是一位朗诵家,他在晚会中朗诵《太阳赋》;妻子李玉芙是著名京剧演员,所以就表演一段京剧。两个人一边帮助组织晚会,一边还要准备节目,其中的困难劳累可想而知。但老两口却从不叫苦喊累,“我们是这里的居民,为社区做贡献是应尽的义务。”石维坚说。

此外,每年的“中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组委会都邀请石维坚去当评委,他也都欣然前往。当起评委来的石维坚也毫不逊色,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他在发言中告诉老师们不要一句一句地去教孩子们怎么讲故事,要尊重孩子的感觉。

石维坚还经常受邀到一些高校去朗诵,尽管是义务活动,他也乐此不疲。有的主办学校连车费也忘记给他,石维坚就自己掏腰包坐车去。他很喜欢和年轻人接触,与年轻人交流让他感觉自己也增添了几分朝气。

表演扎实、做人真实,是石维坚对自己的一贯要求。艺术贴近生活,艺术服务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喜爱和褒奖。石维坚至今不会忘记曾跟随文化部扶贫慰问团去往边远穷困的山区进行慰问表演的经历。零下20多度的凛冽寒风中,四五万的乡亲们站在广场上翘首期盼着看他们演出,有些人还是从几十里路之外的山梁赶过来,大家把慰问团的到来当成了过节!石维坚说:“能拥有这么多的观众,能受到这么好的观众的欢迎,是对我们演员最高的褒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