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正能量

选择字号:

三尺讲台续传承

2018-04-12    来源:正能量

单秀荣

单秀荣

人物简介

单秀荣,1946年生于天津汉沽,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研究学会理事,曾多次担任中国民族声乐金孔雀杯大赛评委、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1985年获全国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民族唱法比赛铜奖,1986年获黄河流域九省市黄河歌会特别奖,2011年《单秀荣歌唱艺术全集》荣获第八届中国金唱片奖民族类专辑奖。先后为5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配唱主题歌和插曲,在电影舞剧《沂蒙颂》中演唱《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电影《归心似箭》演唱主题歌《雁南飞》等。曾被中国唱片总公司列为“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之中。1996年退休。

“艺术教育要从小抓起,潜移默化,涵养美感,使中国民族的艺术和传统文化成为血液里和骨子里的东西。长大后,无论人在哪个国家,骨子里都是中国的文化艺术元素。这样的人会有强大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就是从小开展系统艺术教育的作用……”

在文化部“建言十九大座谈会”上,单秀荣有感而发。的确,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之不懈努力,单秀荣在她唱歌的黄金时期将作品留了下来,而她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担起了传承的责任。

1

1

教学之中有传承

退休后单秀荣便开始了教学工作。单秀荣说,“如何唱好中国歌曲”和“中国民歌的魅力”是她授课中两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她认为民歌是各地的名片,她希望将这张名片尽可能多地传递出去。在此期间,单秀荣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并在全国各地指导声乐教学,用自己的方式为民歌事业默默奉献着。

单秀荣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民族发声与西洋发声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为学生解析声乐各种唱法的特点、现场训练歌唱技能、现场互动答疑解惑。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语言差异很大,单秀荣说在演绎这些作品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风格,而风格很大程度是体现在语言上。这些东西用普通话来唱,就失去了味道,也就没了作品的韵味。所以,在演唱时她十分注重咬字发音,把每一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交代清楚,不能有丝毫含糊。讲课时,她带着学生一边欣赏歌曲,一边为学生讲解演唱作品应该注意的地方。她情感充沛,表现歌曲意境准确得当,学生们无不被她执著的艺术追求和高深艺术修养而感染。很多学生都说,他们从单老师课堂上收获的,更多是单老师数十年在歌唱方面积累的经验。而正是这些,是在任何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为了唱好一首歌,单秀荣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一页一页的笔记心得使得她演唱的歌曲充满了文化内涵。而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她更是不辞辛苦,那一本本教学手记又成了她传承民歌的力量所在。在她看来,退休与不退休之间是没有分界线的,她更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民歌在新科技、新潮流下依然可以蓬勃发展。

“现在会唱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小调已经失传,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把各族民歌采集、记录下来,留传给子孙。”对民歌的发展,单秀荣也不免担忧。

探索民歌魅力

《雁南飞》是一首传唱度极高的音乐作品,也是单秀荣本人极为钟爱的一首作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像《雁南飞》这样的歌曲很快便受到了流行歌曲、通俗唱法的冲击,使得许多民族声乐的歌手妥协了。在大潮流下,单秀荣并没有放弃,她选择走进了黄土地,在那里不断探寻着北方民歌原始的魅力。一般巡回演出,她都会留出自己采风的时间。单秀荣清楚地知道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唱出当地民歌的味道。河北、山东、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东北的白山黑水,都曾留下过这位歌者的脚印。山西的左权民歌、太谷秧歌,她大都唱过。

早在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读书时,她便开始听小调,学说唱,向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学习韵味;其间为了习得方法和技巧,她还学习西洋唱法,唱西洋歌曲,目的都是为她的志向——发扬民族声乐艺术服务。

后来为了唱好民歌,单秀荣怀着坐穿资料室的决心,不断地前往中国音乐家协会资料室搜集、整理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单秀荣录制了18首《放风筝》民歌、13首《绣荷包》民歌、12首少数民族曲风的《摇篮曲》。她的歌声里富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透过她甜美纯净的嗓音,地方民歌再一次焕发了活力。单秀荣曾在《人民音乐》杂志发表论文《民族声乐唱法的探索和实践》,还在全国民族声乐教学研讨会上发表论文《民族声乐风格论》,她就以这样的方式始终关心着民歌的未来。

古曲的“复活”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古曲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一直绵延至今。在当代,这些古曲多由现代人根据古代诗词谱曲,配乐既有民族乐器又有西洋乐器。单秀荣在演唱了几首后,便发现自己已深深地爱上了古曲。但她对这种半中半西的表现形式不是很认同,她认为古曲应该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演唱古曲与演唱民歌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要过古诗词这关,需要透过诗词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其次还要将古谱翻译成现代的五线谱和简谱。要想准确表现一首古曲,十分考验一位歌者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没有古诗词功底的单秀荣来说,注定又是一次艰难的尝试。

然而,单秀荣又岂是畏惧艰难的人。为了自己的古曲梦,她找到北大中文系阴法鲁教授。阴教授长期从事古典文献教学,对《诗经》《楚辞》尤其是南宋音乐家姜白石,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研究。他深谙“曲”与“诗”“词”之间的特殊关系,是国内著名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研究专家。单秀荣从学习古法吟诗开始,慢慢找到了古曲演唱的真谛。经过阴教授的指导,她成功翻译、整理、演唱并录制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且艺术价值极高的两部古曲——汉末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南宋姜夔的《南宋姜白石歌曲十八首》。这36首曲子,俱是单秀荣呕心沥血之作。在她不懈努力之下,古曲再一次“复活”了。在她关于古曲的讲稿中,诗词对应线谱,用不同颜色的笔密密匝匝地标注着。这些标注的笔墨间,传递的不仅仅是古曲的旋律,更是单秀荣对古曲的热忱和执著,让人感佩不已。

“中国金唱片奖”是我国唱片(音像)业文艺类节目评比中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的高层次奖励活动,是国内唱片(音像)界经批准冠以“中国”名称的权威性大奖,号称中国的“格莱美”。在第八届中国金唱片奖颁奖典礼上,为大幅度提高“金唱片”的含金量和艺术水准,奖项被浓缩为59个,而单秀荣恰恰是在那一年荣获了民族类专辑奖。这个奖项的获得不仅是对单秀荣歌唱事业的褒奖,更是对她多年来孜孜不倦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肯定。她的宝贵经验将会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她对中国民歌传承所做的贡献,也将被人们铭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