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召开,并在会上举行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资深翻译家”“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表彰仪式,其中国家图书馆年近90岁的退休老专家蔡兴文荣获“资深翻译家”称号。对于笔耕生涯六十多年的蔡兴文来说,得此殊荣,情理之中。
1933年,蔡兴文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农村,稍微长大一点就到一所私塾上学,再长大一点,他离开曾在那里上过课的海龙西关小学和海龙中心小学,进入海龙中学学习,也就是在这所中学,蔡兴文第一次接触到俄语,为他后来的翻译家生涯埋下种子。但蔡兴文只上到初中二年级,1950年,他响应国家抗美援朝的号召投笔从戎,退伍转业后他到文化部社管局工作,也参加过俄语高级翻译班。在这一过程中,蔡兴文觉得也应该在俄语这方面有所发展。所以1952年底,蔡兴文主动申请来到了北京图书馆的俄文研究室工作,19岁的他在这一年与图书馆结缘,正式踏上了成为翻译家的道路。
彼时的蔡兴文,是个才疏学浅的平凡青年,没上过大学的他初到满是专家学者的图书馆很不适应,也深感自己有很多不足,为了追上前辈们的脚步,他发奋图强,甚至没事的时候就背俄语字典。他从未停止学习,为了撰写马克思、恩格斯与图书馆相关的论文,他几乎翻遍了两人的著作去查找资料。如久旱逢甘霖的田野,他不停地读书、不断地从书中汲取名为“知识”的养分。社会上与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俄语讲座、宋词学习班,他都认真学,在工作之余,蔡兴文几乎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最终在属于他的那片田野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晨耕暮读勤为伴,这是蔡兴文写的小诗中的句子,用来形容他自己再合适不过。在从事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指导过他的老师中有位名叫“曹汀”,于是蔡兴文效仿老师取了笔名“蔡汀”。1955年他翻译了第一部作品,一篇名叫《鹰的心》的寓言故事,后来被发表在九三学社的刊物上,署名“蔡汀”。
1982年,蔡兴文领衔,由他与智涛、柏森、寒薇几位翻译家合译的《马克思的自白》出版了。翻译之前,中央编译局的人就告诉蔡兴文他们,这本书非常难翻译,因为里面有很多马克思说的话,很多人生怕出错,不敢承接,但蔡兴文斗胆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蔡兴文说,之所以把他一个平凡的图书馆员放在译者名单第一位,一是因为他首先提出要翻译这本书,二是由他负责与出版社联系,三是他本人还进行了这本书的总校工作。《马克思的自白》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刚出版时就印了大概12000册,后来作为“中学生文库丛书”再版,中央编译局还将此书作为“领导干部参考译丛”,可见其重要程度。
《马克思的自白》也是蔡兴文的得意之作,其中他最喜欢的一句话便是“他是人,是一个完美之人,我再也见不到像他那样的人了……综上所述的那一篇篇自白,不正是以其最具雄辩的事实在证明,人所具有的,这位斗争的天才都具有,而且还具有极为宽宏的特性和独具的性格。”在翻译工作之外,他还专门在《中国老年文化》杂志上发表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写的文章,介绍“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这句话。
1993年底,在国图耕耘了四十余载的蔡兴文退休了,然而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选择颐养天年,而是继续在翻译事业上下苦功夫。他受一位专家举荐赴石家庄承接组织翻译重任,而这部作品便是1996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四卷集)。蔡兴文本人作为该套书的主编,翻译了其中《左手》和《奥尔拉》两部作品,其余的翻译者,都是来自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的翻译家,以及河北师范大学俄语系的教授,大家日夜奋战,以求能够将作品翻译的表达准确、文笔生动,有浓厚的古典味道。作为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员,这段和多名翻译家共同合作翻译作品的经历,让蔡兴文记忆颇深,也让他感到颇为荣幸,更为国家图书馆带来了点滴荣耀。
另外一部让蔡兴文极为自豪的翻译作品,就是前苏联教育家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这本书前后出版印刷了15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资深翻译家”称号的获得,和这本书密不可分。它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最骄傲的著作,也是蔡兴文最得意的译作,网上已把这部著作列为世界名著。
除此之外,蔡兴文还以笔名“蔡汀”担任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的主编、主译和总译校的工作。当时,书内涉及的很多作品国内没有人翻译,于是蔡兴文的一位学者好友专门来到国家图书馆拜访他,请蔡兴文来开展相关工作。此套书翻译、校对工程浩大,蔡兴文前后共付出了两年时间,不畏艰辛,全身心投入工作。苏霍姆林斯基作为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思想理论至今仍然对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也获得了2003年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4年第三届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不仅如此,这套书更是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的看重,在得到蔡兴文的授权后以此撰写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产生极大影响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也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样,为蔡兴文获得“资深翻译家”称号增添了一份助力。
2001年,《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出版的时候,蔡兴文已退休多年,实际上,连他本人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够作为两套世界名著的主编,进行相关的翻译工作,他也十分感谢国家图书馆对他的培养。
2021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了蔡兴文译著的《家长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女的家书》《苏霍姆林斯基讲美德故事》。这三部苏霍姆林斯基经典著作被列为中国妇女出版社“十四五”重点图书,该社社长和总编对蔡兴文的译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请国内知名教育家顾明远、朱永新、赵忠心等进行推荐。
蔡兴文参与译著的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除了《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中国妇女出版社的三本,还有《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闪光点》,共约四百余万字。丰硕的著作成果使得蔡兴文被许多教育家称作“苏霍姆林斯基译著与研究专家”,令他深感荣幸。
2022年,由蔡兴文翻译的苏霍姆林斯基作品《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和参译的《帕夫雷什中学》等再版,作为《苏霍姆林斯基经典教育丛书》系列的一部分,有了更精美的封面设计和装帧呈现到读者面前。
蔡兴文在采访过程中感慨道:“我本平凡,生在偏僻农村,出身贫下中农,从小奔波十几里路进县城读书,仅仅读至初中二年级,一个从未上过大学的我,能有今日数十部拙作,实属不易。而今,又在国家图书馆老干部处的推荐下,获取‘资深翻译家’称号,此生足矣”。如今蔡兴文已是鲐背之年,但他依然在从事翻译工作。今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修订版《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和专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闪亮点》,为此,蔡兴文正在进行编辑等工作。
在翻译领域内耕耘六十载,蔡兴文留下无数痕迹,出版了三十多部译著和数十篇文章,这些痕迹不会消散,他会承载着蔡兴文人生道路上的点滴,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