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寒冬虹:鹧鸪天 颐和小满·八方亭雨燕

2024-02-28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夏色日浓。小满时节,绿肥水满,颐和亦然。

又一次走近八方亭,惊喜地发现宏伟的亭子上,十七孔桥头,萦绕着成百上千的雨燕。它们或单飞或翔集,游弋在青天碧水之间。它们一刻不停地飞着,迅疾如一道道黑色的闪电,围绕着亭、堂、楼、阁,出没于梁栋之间。成为八方亭、十七孔桥以至整个南湖岛的靓丽风景线。

雨燕是候鸟,每年4月到7月生活在北京;8月启程通过中亚、中东……最终于11月初到达南非高原,行程逾14000公里,用时110余天。

在南非越冬停留100天以后,于次年2月中旬北上返回北京,用时60余天。

它们何以日夜兼程赶回北京?为了在北京传宗接代。在衔泥筑巢后,5月底6月初便迎来了它们本季第一次生育高峰,于是我们便看到画面中雨燕那忙碌的身影。早出晚归的它们,穿梭于燕巢与捕食场之间。据说它们具有独特的视觉能力,在高速飞行中,它们张开嘴,把昆虫囊括入口中。在每半小时左右投喂一次的频率下,要在亲鸟喉中形成含有超过一千只昆虫的“食团”,满足嗷嗷待哺的雏燕的生长需求,它们就必须不停地奔波,以尽父母之责。而它们在北京养育的幼雏,自然就被命名“北京”雨燕了!

为什么八方亭成了雨燕的聚居地呢?雨燕在北京的生长离不开皇家宫阙、园林与城楼。雨燕善于利用斗拱榫卯结构与各种孔洞构建燕巢,近千年来,都城庞大的王宫、王府、权贵的高墙大院以至四合院给了它们巨大的生存空间。虽然古建的逐渐消失压缩了这个空间,但在风云变幻中它们没有离弃,反而找到了宜居之地。于是在颐和园、前门、天坛、鼓楼……,有了我们今天看到这般的风景。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京师罨画中。

有感而发,填词一首:

王谢堂前曾是家,双飞相沫走天涯。

裁云剪雨千寻影,过海漂洋万里沙。

晨逐电,暮追霞,奔波为育北京娃。

八方亭外玄青舞,一曲天音掠帝华。

一篇“雨燕”从小满写到了芒种,不服老是不行的。好在雨燕们还在,据说还会有“二胎”,正确的说法是第二窝。您有空去看看?那是非常壮观的!欲知后事,听我接着聊。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