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就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进行了题词,到今年已经60年了。在这个纪念日即将到来前夕的2月23日,“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学习雷锋就要脚踏实地。追忆雷锋同志的一生,就是他坚持脚踏实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一生。雷锋精神是高尚的、伟大的,其所作所为也是平凡的、细小的,是实实在在的。例如:雷锋所在的班在他的带领下,很快便成为“四好班”;雷锋冒着严寒,与战友主动到车场保养车辆,使汽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疼痛,又参加上寺水库大坝的抗洪抢险;雷锋利用星期天,带病到建筑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雷锋偶遇望花区召开生产动员大会,便参加捐款活动;雷锋刻苦读书学习,被誉为“钉子精神”;雷锋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建起了“小小雷锋图书馆”;雷锋集体外出劳动时,主动把自己带的盒饭拿给没有带饭的战友吃;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饼干,给战友带回家看他生病的母亲;雷锋看到战友的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便拆下自己的棉帽衬,一针一线地给予补好;雷锋看到厕所的粪池满了,立即动手把大粪掏干净;雷锋经常到学校去找教师和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被评为优秀辅导员;雷锋在雨中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并帮助抱着孩子送母子回家;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也就是这些平凡的工作、细小的事情,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聚集成了雷锋精神,照亮着人们的心田,给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学习雷锋贵在自觉自愿。向雷锋同志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每个人都可以学,每个人都可以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没有什么高深难度,没有什么公式,没有什么套路,没有什么规范,没有什么硬性要求,既可以立足岗位又可以工作之外,既可以有意为之又可以随时随地,既可以是举手之劳又可以是一心一意,既可以是身边的又可以是远方的。雷锋的那些所作所为,虽然是平凡的,却是平凡之中见伟大,虽然是细小的,却是细小之中见境界。关键看我们想做不想做、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也就是说,学习雷锋是很平常、很平凡的事情,应该常态化。
学习雷锋要源于心付于行。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固有基因。是非善恶在人心,雷锋精神的魅力来自生活、来自民众、代代相传。学习雷锋无需轰轰烈烈地搞动员,无需严肃认真地订制度,无需冥思苦想地作计划。因为雷锋精神是无处不在的,渗透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融于和谐发展的新时代潮流中。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会有那么一根弦,只要轻轻一拨,就能弹奏出人性的真善美。把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完成,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到饭店里用餐不浪费一米一菜,把捡到的物品送还失主,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公交车上给孕妇让座,把路边的杂物拾起来放进垃圾箱,利用休息时间清扫一下楼道……凡此种种,都是在学习雷锋。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把雷锋精神融于日常生活中,让学习雷锋成为一种习惯,且源于心付于行。
伟大的雷锋精神永不过时。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腾飞凝神聚力。当前,我们正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时代较之60年前虽然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伟大的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更加需要大力弘扬,需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使雷锋精神成为新时代号角,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