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柏玉华:重访人生之路始发地——包头(上)

2023-05-23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都说人老了,爱念旧。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七十余载的时光,给人留下些什么?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一切似乎又回到原点。2022年九月的金秋时节,在俩妹陪同下,我从北京回到鹿城——包头,寻访自己在中、小学和上山下乡时的一段生活轨迹……

(一)重返钢城,满目青绿

包头,一说是蒙语的“包克图”的音译,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元明时期,这里是蒙古人的美丽家园,因常有麋鹿出没,故有“鹿城”之称;另一说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皮毛集散地,有水路码头之称,亦被称为“泊头”,久而久之演变为“包头”。

包头作为中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稀土之都,同时也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国家和内蒙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其拥有的战略位置,使这座塞外钢城,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发展国家现代工业的使命色彩,并孕育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开放、坚毅、大气的人文精神。

我的父母就是随着全国支援包钢的冶金建设大军,1958年从鞍钢成建制来到包头。我的老父亲,一生辗转多地,为国家冶金建设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我的弟妹中,也有在包钢工作的。所以,钢铁在我们这些子女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草原钢城,也是柏家有女初长成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们的美好青春足迹。

还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是1959年10月5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包钢一号高炉铁水出炉的剪彩庆典活动,我第一次看到了敬爱的周总理!总理代表中央和国务院在庆典仪式上讲话,尽管我们在台下人山人海的队伍中并未完全看清总理的面容,但是从大喇叭中传出来的总理铿锵有力、热情洋溢的声音,却永久留在我们的耳畔中。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还在台上演出了一出京剧折子戏“借东风”。那时候,台上台下,随着炉火熊熊,铁水飞溅,群情激昂,给我们留下孩童时代一派火红年代的记忆。

钢铁,给人们带来一个民族振兴的阳刚之气,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但是,在这个干旱少雨、风沙大的塞外钢城,座座高炉常年散发着的浓烈烟尘,让这个城市蒙上厚厚一层“灰色”面纱。小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种工业污染给城市发展及市民健康带来哪些弊端,只知道我在上学的路上,没少品尝这种烟尘的味道。尤其到了春天时,当漫天风沙刮来,再裹着城市上空漂浮着的烟尘,大人小孩都要戴着纱巾出门,我们甚至以为这就是包头这个城市名称的来由,殊不知她还有“鹿城”这一美丽的称谓。

后来,随着我上山下乡,又上大学落户在北京工作,父母也调离包头,包头的印象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淡去。没想到,退休后的一次远足,却让我大吃一惊:

塞外钢城,高炉依旧。大街小巷,却是满眼葱绿。这还是我记忆中的那个包头吗?显然,半个世纪的时光飞逝,已带走了我对尘埃的记忆。如今的包头,以其青绿粉黛之妆,接待了我这个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这个城市与我同龄,看起来却远比我年轻啊!

所有道路两旁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从高处看,宛如一个戴着绿丝带的少女,美目传情;所有的高层建筑或小区里,都有设计奇巧的街心花园或花坛,好不惬意;城中花园,除了我幼时就有的八一公园外,还有带着这座工业城市色彩的劳模公园、消防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兵器公园、法治公园等等。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个现代化工业城市中,却还保留了一片名曰赛汗塔拉的“城中草原”。

我们三姐妹走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冒着正午阳光的暴晒,时走时坐游览车,才走完了半个草原。连我的大妹都不无赞叹地说:据说是首任包头市长拍板决策,“城市建设必须保留这块草原!”如果成吉思汗在世,恐怕也要为这位有民族情怀,有历史责任感、有战略眼光的市长点赞了!

黑色的钢铁,绿色的城市,让我们对这座塞外工业城市刮目相看!

人们都知道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日不落国”的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但在享受了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的好处后,也饱尝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态污染的危害。河流、土地,乃至空气污染等等,曾给其繁华的首都伦敦留下“雾都”之称。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对工业革命这样描绘:“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的时代;那是光明的时代,也是黑暗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日,也是悲伤的冬日。”当人们为此承受着工业污染带来的一次次“伦敦烟雾事件”所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害,还有城市建筑的腐蚀、土壤贫瘠、水质恶化,并影响植物生长的恶果时,英国人足足用了100多年的时间,才摘下伦敦“雾都”的帽子,使之成为“绿色花园城市”,并荣登为吸引全球游客最多的城市。

发展不能以牺牲人民幸福指数为代价,尽管发展中付出一定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包头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们却没有重蹈伦敦”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坚定地走“边治理、边发展”的新路,几十年栽树不止,力保这个具有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工业文化为一体的城市内涵,才有可能让这座塞外工业城市永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基因流传于世啊。

真为这座富有远见和博大胸襟的城市骄傲,也为这座城市的居民们感到庆幸!

(二)三上包钢,再听“神曲”

包钢,作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历经数十年的建设,早已成为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今生有缘近距离认识包钢、观赏包钢,对我来说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即前面提及的1959年10月5日,有幸参加包钢一号高炉铁水出炉的剪彩庆典活动。那时候的包钢,仅通过1958—1960三年的大规模建设,就迅速建成了年开采668万吨铁矿石,年产147万吨焦炭、180万吨铁、100多万吨钢的设计规模,结束了千里草原“手无寸铁”的历史,为加快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进程、稳定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建立新型、统一的民族关系等等,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难怪周总理亲自来为一号高炉出铁水剪彩,并殷切地嘱咐包钢人:“这是世界上一流的大高炉,第一次在我们国家出现,你们要好好管理啊!”作为包钢冶金建设者的后代,又怎能不为此感到振奋和自豪!

第二次是1966年我在包头九中初中毕业,正备考高中,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教学中止了,学校组织我们到工厂学工,去了包钢大概一个月。具体到哪个厂子记不清了,只记得带我们学徒的师傅待我们极好,学工结束时,师傅在车床上用下脚料亲自车了一把小刀送我,做作业裁纸极好用,故而珍藏多年。这是我与包钢及包钢人的第二次接触,给我留下的是包钢工人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特别有担当的“主人翁”印象。

第三次,就是离开包头50多年后,重返包头。这次,我有幸巡览了包钢厂区的全貌,对包钢的世纪变迁真是叹为观止!

厂区内林立的新高炉,不再冒烟。炼就的铁水、钢水废渣、烟尘、废气等,统统转入地下管道输出并处理;整整320公里长的厂区铁轨旁,高高架设的输气、水循环管道下或道路边,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如今,为解决旧式高炉的环保问题拆除了原来的二号高炉,一号高炉停用转为文物陈列,其他三、四、五、六号高炉经过技术改造后续用,并另建七、八号两座新型高炉,呈现出包钢冶炼技术的国际水准及其治理污染的企业双向发展大格局与大视野。

接待我们的同志还不无自豪地谈起当年实行道路交通管制,保证为包钢运送钢材的第一列进口波兰小火车头安全运送至包头博物馆收藏的情景。如今运送钢水的列车已被形同鱼雷艇式的罐车所代替,从钢水出炉到锻造成钢材再到外销,就这样一条龙式地输送出去。据介绍,包钢生产的钢材以其门类齐全见长,广泛应用于国内铁路、高层建筑、电汽锅炉、起重设备、港口煤矿和机械制造各个行业,并销往60多个国家。

包钢、包钢人,就是以这种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雄心壮志,以国家建设需求为最高目标,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数十年如一日,不断更新改造,形成如今的包钢年产1650多万吨钢的产业规模,营业收入从几百万元增至860亿元,资产总额从20多亿元增至1730亿元,累计产钢2.4亿吨,实现税利830亿元以上,持续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多个第一。

包钢的建设,令人瞩目。而它一路走来,也凝结着数万、数十万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无私奉献啊!由著名的蒙古族作家马拉沁夫作词、达斡尔族著名音乐家通福作曲的《草原晨曲》一歌,生动再现了这一代人艰苦创业,建设大包钢的奇迹,那真是一支浸透着包钢人的“龙马精神”的“神曲”啊: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

飞驰在草原上。

为了草原钢花怒放,

我们将飞回包钢。

再见吧,

美丽的草原,

我们的故乡,

我们将成为钢铁工人,

把青春献给包钢!

我们这些钢城的孩子们也没闲着呢!我上小学二三年级时,学校号召学生拣废铁、废耐火砖支援包钢建设。我们放学后,就沿着大街小巷,四处踅摸废旧钢铁、耐火砖等。开始还能捡到一些旧铁丝、碎耐火砖等,捡的人多了,上下学路上已无收获。八九岁的孩子,害怕完不成任务,开始动起“小歪脑筋”。我回到家,在院子里收藏旧物的小仓房里乱翻腾,终发现冬季取暖用的火炉是铁的。炉子搬不动,于是使出吃奶的劲儿,把铁篦子拆下来交给学校了。能够为包钢建设出一份力,十分得意。能称得上为包钢作“贡献”的事,恐怕也就这一桩了。

如今想来,不禁啼笑皆非。守着白云鄂博铁矿稀土占世界第一的矿产资源炼铁炼钢的包钢,难道会在乎我们的区区几根铁丝?但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们的家国情怀,初始就定格在为包钢建设出力上却不假。对于我们这些曾在钢城长大的孩子来说,那个燃情岁月留下的一种责任、一种精神,却在孩童时代就开始在心底生根发芽。感谢你,包钢,让我们从小就拥有了这种气度,并伴随着我们青春的脚步,让我们昂首走向四方。

(三)观中国兵器,看活力一机

包头人常常为此骄傲:包头是诞生新中国第一辆坦克、第一门高射炮、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核材料的现代综合工业城市!而这些大国利器的研制成功,离不开包头的相关军工企业。几十年来,他们如同白居易诗中所描绘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样,隐姓埋名,无人知晓,却在关键时刻,为护卫祖国和人民捧出一个个呕心沥血的“惊天之作”。

这次包头之行,我们有幸来到造坦克、大炮的一机集团参观。诚然,我们不能在厂区乱走动或拍照,只能在严格履行入门手续下,光顾该集团的承载和展现我国坦克、大炮等研制历史的兵器展厅。

谈及坦克和大炮,我在孩童时的印象,是电影中英勇的战士抱着炸药包炸敌人坦克履带和《英雄儿女》中王诚呼喊“向我开炮”的情景,还有后来我的大弟参军为炮兵、小弟参军为坦克兵的形象。但是稍微了解一些坦克、大炮的制造历史,就知道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次大战中德国的闪电战,堪称最佳坦克战役的代表。但是,最早发明和研制坦克的却是一战中的英国海军部。作为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坦克具有直射活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与对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成立的包头一机厂(一机集团前身),就担负着我国坦克的自主研制任务。

如今,我们站在兵器展厅前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原型坦克前,不禁油然而生敬意。我想起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时说过的一句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联想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志愿军战士爬冰卧雪冲锋在前的景象,若有如今的先进坦克、大炮掩护,或许就不会牺牲那么多最可爱的人了。落后的民族就会挨打,中国人铭记这一历史,发奋图强,开始国家的工业建设。

中国的军工企业之一—一机人为国家的强大创出了奇迹:从第一、第二代再到第三代的坦克研制,现已形成轮履结合、轻重结合、车炮一体协调发展,服务于陆、海、空、火箭军等多军兵种的研制生产格局转型,并成为国家唯一的主战坦克和8ⅹ8轮式战车研发制造基地。当我们在展厅聆听讲解员以自豪的口吻介绍历次天安门阅兵式上打排头的坦克、还有祖国生日的庆典礼炮的展览原型,以及展厅宏大屏幕上展示的一机研制的各种坦克在大地上驰骋,飞越沟壑,入水前行,360度角弹射的车炮一体的战车雄姿时,真是热血沸腾,感慨万分:坦克雄风在,护我大中国。身负千钧重,看谁敢动我!

感谢你,一机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知道你们为研制中国坦克付出多么大的代价。让我们永远记住你的名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活力一机!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