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焦点图 正能量

选择字号:

李元华:舞台是我的生命加油站

2018-03-26    来源:正能量

李元华

李元华
人物简介

李元华,1947年出生于上海。任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文化部优秀专家。

曾任中国文联全委、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艺术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文艺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文华奖”“群星奖”的评委。

主演作品:传统京剧、昆曲《玉堂春》《宇宙锋》《二进宫》《贵妃醉酒》《贩马记》《游园惊梦》《王宝钏》等,现代京剧《龙江颂》《沙家浜》《红灯记》《海港》《杜鹃山》等,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白毛女》《江姐》《小二黑结婚》《窦娥冤》《洪湖赤卫队》《深宫欲海》《鸣凤》等,电影故事音乐片《北斗》等。2005年退休。

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歌剧人,李元华把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和现代表演理念有机地结合,生动演绎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李元华说:“我的人生、命运始终与歌剧事业联系在一起,我已把歌剧艺术当成我的恩人,我有责任去呵护、关心、爱护她!”

为《鸣凤》奋斗几十年

李元华成名后曾收到过很多电影、电视剧的片约,但即使对方开出高价,她仍不为所动,选择了坚守歌剧的阵地。

在一次去广州惠州参加音乐会演出时,惠州实验剧团团长和李元华说“希望有个好剧本”,李元华当即就推荐了歌剧《鸣凤》。为了解决排演经费,李元华亲自找到市长去汇报申请。她借市长用餐的时间,热情洋溢地阐述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价值。她把要和惠州实验艺术团合作排演歌剧《鸣凤》的设想叙述得很清楚,市长当场表态给予30万元的支持。

随后李元华为筹备作曲、舞美、灯光、服装设计制作的班子奔忙。惠州实验剧团从未排过歌剧,李元华组织起志同道合的歌剧精英们,风风火火又一个大工程开始了!她请来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资深作曲家陈紫,请到了中国舞美协会主席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齐牧冬,请到中国歌剧舞剧院灯光大师刘锐和绘景的穆青老专家,作曲是湖南音协主席刘振球。

为了节省经费,李元华连招待所都舍不得住,她和团队住在建筑工地的毛坯房里,这里连手脚架都没拆掉,工业水泥堆积在地上。他们买一些简易的床和生活用品,架两口锅,便算是一个落脚的窝。由于地处城市边缘,加上广东夏季酷热的天气,苍蝇蚊子纷飞,他们没有空调,只好租了两台风扇,忍受着酷暑与蚊虫肆虐,坚持创作排练。

李元华带领大家一起创作、排练、对戏,凭着对歌剧与《鸣凤》的热爱,把一切苦与累抛在了脑后。日子很苦,但团队成员苦中作乐,大家一起洗菜做饭,李元华带头打扫卫生,在排练之余唱支歌,对对词,其乐融融。陈紫老院长直说“好像又回到延安的感觉了”。

集体的创作艰苦而幸福。数月过后,歌剧《鸣凤》终于开演啦!在广州、惠州的十几场演出场场爆满,媒体先后发表了20多篇报导。《中国文化报》特意发表评论员文章称,李元华为了繁荣歌剧事业,不辞辛劳地带领一个30人的市级小剧团,成功地排演了歌剧《鸣凤》,闯出了一条名演员利用基层剧团的班底,生产出高品位艺术品的新路子。

2013年李元华复排歌剧《鸣凤》,她找到四川交响乐团。由于常年没有上台演出,演员们早已失去了演歌剧的能力。李元华从头开始教起,每一个角色她都亲自为演员表演示范,细化到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已经66岁的李元华在水泥地上为演员们一遍遍地重复示范,需要跪的时候她毫不含糊,把膝盖磕得红肿她都咬牙坚持。年轻演员们的热情被重新点燃,作为导演的李元华却累到虚脱,而她的腿连台阶都迈不上去了。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李元华还想重新排演《鸣凤》,这源自于她和《鸣凤》原作者巴金的约定。李元华排演《鸣凤》时曾亲自登门拜访巴金,与巴金长谈一个多小时。巴金对《鸣凤》抱有很大的期待与赞赏,临别时巴老坚持将李元华送到大门口,并脱下帽子向李元华鞠躬。

这一鞠躬对李元华而言是沉甸甸的嘱托与责任,她之所以几次重拍《鸣凤》,就是为了完成巴老的夙愿,把《鸣凤》更好地搬上更大的歌剧舞台。为了这一份承诺,李元华一直没有放弃,几十年来,她为了一部《鸣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中华诗词演唱会现场

中华诗词演唱会现场
弘扬中华诗词文化

几十年艺术生活中,李元华是钟爱中华传统诗词歌曲的演唱者,并且是积极弘扬推广的开拓者。为了不使中华传统诗词备受冷落、仅在学者诗友们的小众范围内传播,李元华担当了中华诗词学会的艺术顾问,几十年为诗友们义务演唱诗词歌曲。

李元华和传统诗词歌曲的缘分追溯到70年代中,嗜书如命的毛泽东主席晚年因白内障视力下降无法阅读,文化部组织了六七名京昆演员为毛泽东主席录制演唱中华传统诗词歌赋,她在其中是年龄最小的一名。在文学家、诗词研究专家、作曲家的指导下,李元华唱过近百首的诗词歌曲,从此与诗词结缘,受益终身。

李元华录制出版过《中国古代歌曲》专辑。她善于幻想并有能力把自己的幻想变为可操作的现实,让它成活在舞台上,流动在社会上。她的诗词演唱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有现代声乐艺术的融合。

她在宝岛台湾开过多场诗词演唱会。为庆祝香港回归,还和丈夫高育发为中国文联、中华诗词学会策划导演了《回归颂》中华诗词情景演唱会,当时在几百台晚会中独树一帜,用历代爱国诗篇、友情诗、山水诗组成一台诗词演唱会,给人以高尚的审美享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澳门回归时李元华又别出心裁,拿着自己的创意敲开了澳门新华社的大门,拜见了马万祺主席,汇报了以荷花为主题的大型歌舞晚会的设想。马老听后当场决定给予支持,并欢迎到澳门来演出,所有费用由他们支持。李元华完成了《莲颂》大型歌舞晚会,在北京、澳门两地演出,由中央电视台转播,洪民生台长夸奖这是开文艺晚会之先河,是以花为主题的晚会,还真诚希望李元华继续创作梅、兰、竹、菊的专题晚会。

如今,搭台唱戏成了李元华工作的常态,她喜爱中华传统诗词,积极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在她看来,诗和歌是不可分割的,她要让中华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如母亲节她推出《母亲颂》诗歌朗诵演唱会,为失学儿童义演……

2015年,68岁的李元华策划举办了“心灵律动:李元华中华诗词演唱会”。没有资金,她到各地去拉赞助;为了能够多排练、出精品,她选择与地方乐团合作。李元华没有团队,凡事都亲力亲为。从整台晚会的策划、节目编排,到邀请演员、整个排练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她都一个人完成。身兼数职的李元华因为缺乏睡眠血压一度降到50,两次昏倒在排练现场。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的讲话精神,今年10月26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李元华又导演了《今又重阳诗词晚会》,获得极大好评。

1白毛女剧照

1白毛女剧照
永不停歇的脚步

现已70岁的李元华为辅导孩子们传承诗词艺术,暑假期间每周两次义务给孩子们上课,2016年10月18日还在北京鸟巢南广场放羊音乐堂举办她个人领衔主演的中华诗词歌舞晚会。70岁的老艺术家载歌载舞颠覆了年龄,在没有赞助经费的情况下,自导自演自己整合组织,唱起了一场大型诗词歌舞晚会,令人赞叹不已。

李元华的脚步还不止于艺术领域,她曾经冒着酷暑,深入麻风病医院探望麻风病人;她组织“文明家风传承论坛”,到各地巡讲;她倡导书籍阅读的回归,被推荐为“阅读家庭”,受邀到文化场馆作演讲。

李元华曾兼任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她平时日程满满当当,只好想办法挤时间为学生授课。最紧张的时候李元华上午还在外地拍戏,中午飞回北京,午饭也顾不得吃,马上走进教室为学生连讲四节课。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课堂人数从一开始的十几个研究生变成后来满屋子都挤满了听课的人,其中还有很多校外人士慕名前来“蹭课”。

李元华的讲座不仅为艺术学院讲,也为平民百姓讲、为国家干部讲、为校园学子讲、为中小学老师讲。所演讲的题材之广泛足以证明李元华是个学者型的艺术家,她说“讲坛就是考场”。她意识到讲废话是浪费别人的生命,所以她每一次演讲都会极其认真地备课,为此她也深受大家敬重。

最近她更多演讲的是《品味中华诗词大美神韵》,对宣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倾情投入。她说:“中华诗词以独特的文字魅力世代相传,它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人文的优雅神韵,言简意赅的传统诗词在平凡而深邃的言语中折射出祖先的哲学思想。”李元华带着敬畏之心学诗、唱诗、悟诗,曾有学者评论李元华是一个有艺术高度、亦有精神高度的艺术家。

李元华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过艺术思考与艺术修炼,她为自己积蓄了艺术能量,同时她也为社会毫无保留地释放了自己的艺术能量。她热衷于各种公益活动,走进养老院、走进麻风病医院、走入少教所,她用艺术的方式温暖了社会,温暖了苍生,当然也温暖了自己。对于李元华来说,舞台就是她的生命加油站,她退而不休,还在继续为人民服务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