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个人风采

选择字号:

刘建明:以革命的名义

2020-11-17    来源:中国老年文化

“以革命的名义”是方掬芬参与演出的一个剧目名字。她很喜欢这个剧目,也很喜欢这几个字,因为它概括了方掬芬毕生的追求,她是艺术家,也是革命文艺事业的践行者、管理者。

人们说,方掬芬的童年是漫长的,因为她终身从事儿童戏剧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们难以忘怀的儿童形象。几十年来,她成功饰演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角色,其中在六十年代初根据话剧改编为电影的《以革命的名义》中,她扮演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饱受饥苦但又天真烂漫、乐观向上的11岁流浪儿别佳,还有《马兰花》中的小鸟,《报童中》的蛐蛐儿,《喝延河水长大的》国耻,《喜哥》中的喜哥,《十二个月》里的大妞等等。尽管人物不同,形象各异,但她把握准确,表演精湛,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艺风格,她塑造的儿童形象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经典。

方掬芬出生于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年代。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家庭文化气氛较浓,加之自身的天赋,使得小掬芬从小就爱说、爱唱、爱跳、爱幻想、爱模仿。每逢玩“打仗”,无论是充当将军士兵、敌军我军、步兵骑兵、海军空军,她的装扮和神态都维妙维肖,十分逼真。玩“过家家”时,她会感情丰富地扮演妈妈、姐姐、小妹、老师、学生、医生、病人、兔子、小羊、猴子等角色。“少年不识愁滋味”,在艰难的生活中,像小鸟般爱唱爱跳的小掬芬,给家里和周围的人带来了些许欢乐。

在动荡的年代里,在艰苦的环境中,方掬芬从四川万县难童教养院开始起步,艰难地踏上了求学之路。1942年,她在一所农业职业学校读初中;1944年,她考进重庆社会教育学院附属师艺学校,有生以来第一次登上前台,在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中扮演第一个儿童形象——小莲;1946年,17岁的方掬芬乘坐木篷船,来到常熟乡下一个叫“鹿苑”的小学,当了一名乡村女教师;1948年,她考上了设在苏州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戏剧专业,先后从师谷剑尘、赵越外、周贻白等著名学者、艺术家,系统学习了艺术论、戏剧概论、中国戏剧史、西洋戏剧史等戏剧理论,时常排演夏衍的《愁城记》、曹禺的《雷雨》等名家片断,陆续参加“筹粮义演”“护校斗争”等社会进步活动,打牢了一个戏剧表演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功底、专业功底、政治功底和实践功底。

1949年7月21日,方掬芬迎着新中国的曙光,走进北京城,走进一座刚刚诞生的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的游行后,她以一名新中国文化战士的形象,参加了“青年文化列车”,南到广州,北至齐齐哈尔,西出潼关,东临鸭绿江畔,把文化送到广大的工人当中,让欢呼解放的歌声响遍祖国大地。两年后,“青艺”成立了附属中国儿童剧团,22岁的方掬芬,由于个头不高,天生的一副娃娃脸,被分配在儿童剧团当了一名年纪最大的儿童演员,和一帮天真可爱的娃娃演员们结成了朋友和“同事”,成为我国第一个扮演儿童形象的成年演员,从此也让她开始延续起另一个“童年”。

“为小孩们演戏,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优美的情操,这是重要的事业,也是光荣的事业。”虽然是不起眼的儿艺事业,在方掬芬眼里却是那么的神圣和崇高。

在新的起点上,她努力练舞蹈,学台词,通过摸索、体会、创造,成功迈出了事业的第一步:1952年,在从苏联留学回国的孙维世导演的中国儿童剧团建团演出剧目《小白兔》里,她成功地扮演了小雌兔。周恩来总理看后大加赞赏,在他的关心下,这部戏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童话故事片,在全国放映,成为新中国第一部优秀儿童剧。


1954年,中央戏剧学院开办了表演干部训练班。作为儿童戏剧专门人才的培养对象,方掬芬被送入大学。两年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诞生,“加油充电”后的方掬芬再次回到了她热爱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只要有上台的机会,她就来神,不管是大角色、小角色,有台词的角色、没台词的角色,都要千方百计地让人物生动而鲜明地站在观众面前。在这个岗位上,她一口气参加了《双双和娃娃》《红皮球》《一个南瓜》《星星火炬》《飞向星星世界》《革命的一家》《青年近卫军》《马兰花》等剧目的演出,尽管国籍、时代、性别、个性、命运、感情色彩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永远相同,即她塑造的儿童形象,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举国上下好评如潮。

“十年浩劫”之后,文艺的春天又一次到来,年过40岁的方掬芬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戏剧表演事业中。她先后扮演了《喝延河水长大的》中的小国耻,《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万卡》中的小主人公,《报童》中的蛐蛐儿,《奇怪的“101”》中的远航、《十二个月》中的大妞,《喜哥》中的喜哥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儿童形象。扮演与自己年龄反差极大的儿童形象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些活灵活现的角色至今让老一辈的观众记忆犹新。中国戏剧界一些老专家曾说,方掬芬把《报童》中的蛐蛐儿演绝了,邓颖超观看《报童》后也非常喜欢,还协调将它拍成了电影。

纯熟的演技、火样的热情和不老的童心,让方掬芬于1980年走上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的岗位,还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被评为1979年“全国三八红旗手”。1987年方掬芬又担任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孩子王”,她50多岁的心态还象孩子般天真烂漫。

作为在台上摸爬滚打的儿童演员,需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演戏期间她一直坚持练功,不让功夫荒废,练就了一个好的身体,保证了演出质量,这为她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今,91岁的方掬芬虽已告别了儿童戏剧舞台,但仍以不老的童心,执着于儿童艺术事业,被艺术界誉为“永远也长不大的艺术家”。这样一位精神矍铄的耄耋老人,我们不免要请教她的养生之道,而她的回答,又是那么的朴素、简单,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微信图片_20201117150743

她是个乐天派,她认为精神愉悦使人健康,我想这与她多年扮演儿童剧角色有关。舞台上她是儿童,舞台下“童心”潜移默化了她的性格,乐观、活泼能让疾病望而却步。

在这里,我们祝愿她健康长寿,也祝她幸福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离退中心